细节彰显品质,匠心成就典范

细节彰显品质,匠心成就典范

   ——公平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宋昌林副校长公开课

“百年遗址,断墙边,锁住悠悠青史……”清脆悦耳的朗读声从公平学校初中部四楼传出.此刻,九六班的一名女生正在宋校长的指导下朗读《念奴娇?丙申四月二十七游圆明园凭吊遗址》而这首词恰是为了今天这节公开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而服务的。

20211012日上午920分,公平学校初中部九(6)班的孩子们和初中部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齐聚初中部四楼的多媒体教室聆听宋校长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解析。上课伊始,宋校长以图导入,将自己游圆明园的图片以及能够表达自己凭吊这一遗址时感想的诗词分享给大家,让学生带着对文章背景的感悟进入文本的学习。整堂课,宋校长将朗读贯穿始终,通过默读、小组读、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吃透文本,收获知识。整堂课气氛活跃,书声朗朗,让人体会到了语文的阅读之美。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节课的细节处理。首先,宋校对于学习目标的设置很清晰、恰到好处。没有目标的教学会让学生陷入“迷魂阵”,而过多的目标又会让部分学生心生退意。而这一课,宋校用了“一课一得”的设计理念,将学习目标设定为“了解作者的议论思路和观点,体会反语的特点。”抓住了文章的重难点;其次,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宋校长又给孩子们展示交流成果“递了一把小小的梯子”——作者对圆明园的态度如何?他又如何看待英法联军的行为?学生围绕着这两个答题要点很快得出了“赞美”与“谴责”这两个关键词。紧接着,宋校长因势利导,抓住“赞美”一词,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描绘圆明园之美的段落,并请学生概括“圆明园美在何处?”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美好的事物毁于一旦,作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对于雨果对英法联军恶行的谴责有了更深的体会。然后,借助学生对于语言品析的热情,让学生默读并找出文中的反语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有了前面几年的语文学习做基础,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民都能够快速掌握。最后,宋校将同学们的目光从文本中引到生活中,思考:雨果作为法国人,如此言辞犀利地去谴责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否是他不爱国的表现?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鲜明而正面的观点。宋校趁此机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有关胸怀宽广的寄语,鼓励学生们做一个心胸宽广之人,摒弃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公正审视世事。下课铃声在这时为这堂课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这堂课处处可见授课者的“匠心”,细节处理得当,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课堂,让学生所学有所得。

课后,初中部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到初中部三楼会议室进行了评课议课。在宋校长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做了简单的说明后,各位老师各抒己见,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学到了很多,会尝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同时,大家也提出了有异议之处——是否需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论证思路;学生在回答论点时,是否需要链接中考的答题规范?几番讨论后,语文组达成一致:对于这篇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来说,学生的情感体悟和语言品析更为重要,对于文体知识的学习不必太过严苛。

相信,在如宋校长一般注重细节和品质的语文前辈们的引领下,公平学校初中语文组的教研水平一定会有更高地提升。

公平学校初中部语文组 魏玲敏

2021年10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