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公平学校保健室开展“秋季传染病预防”健康宣教活动
冬季是各种病菌肆虐、传染病高发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秋季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加强师生的健康保障,12月17日,我校卫生保健室开展了“秋季传染病预防”健康宣教活动。
活动中,校医们向全校师生普及了诺如病毒、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从了解传染病出发,介绍了秋季传染病多发的原因及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种类和症状,然后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七步洗手法和打喷嚏的保护措施,有效地减少细菌的传播。
一、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也可能感染。其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
二、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本病主要症状是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冬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六、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导致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很快。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是主要特征。
秋季传染病大多都是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和消化道等方式传播,因此防控措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 :
1. 坚持做好自我防护和体温监测,加强个人健康管理;
2.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讲卫生,不随便吐痰,咳嗽时捂住口鼻;
4. 保持开窗通风、衣物暴晒消毒;
5. 合理膳食,常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
6. 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
7. 若发现发热、咳嗽等疑似传染病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做到“四早防治”: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在养生保健上倡导“治未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即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择时防发,只有对秋冬季传染病做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工作,家校协作共同携手筑起我校秋季传染病的“保护墙”,才能守护好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