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国节,传承古韵风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三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星河浩渺,千年文明如银汉倾泻;佳节流光,九州文脉似彩练当空。为践行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目标,温江区公平学校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以《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经典诗篇为舟楫,载四百童真溯游华夏文明的璀璨长河,开启"遇见中国节,传承古风韵"的文化寻根之旅。活动通过"家庭创作+校园展演"双线并行模式,将教材知识转化为文化实践,实现"在劳动中感悟传统,于体验中树立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
一、亲子共制传家艺:传统手作成果展
活动开始,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单元课程内容,在家庭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创作。学生与家长共同研习节日习俗,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剪纸、泥塑、灯彩等百余件手工作品:有的对照《春节童谣》剪出层叠"福"字窗花,有的参照龙舟的模型编制龙舟,还有的仿照《纸的发明》记载的古法制作灯笼骨架。3月27日,各班精选作品汇聚学校展厅,老师们精心布置出不同的展示区域,琳琅满目的创作将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化为立体景观。
二、汉服同赏溯文明:传统文化沉浸课
3月28日上午,三年级学生身着传统汉服走进展厅,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之旅。孩子们曲裾轻扬、襦裙翩跹,以传统礼仪穿梭于展区之间:在自制的"清明踏青图"剪纸屏风前驻足吟诵;围绕亲手制作的粽子模型,三五成群的学子自发讲述着屈原投江的悲壮传说;当彩泥捏制的玲珑月饼映入眼帘时,稚嫩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月圆人团圆"的文化寓意在童言童语中愈发生动。展示牌前学生们或凝神细赏同伴作品,或交流创作心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让传统文化在自在的互动中悄然浸润心田。
此次活动紧扣教材单元"收集资料、合作展示"的能力培养要求,构建起"家庭实践-校园深化-集体传承"的教育闭环。正如策划活动的教师所言:“传统文化教育当如春雨,润物无声,亦需花开有声。”此次综合性学习,让典籍中沉睡的节日“活”色生香,更于孩子们的心田种下文化自觉的种子。当现代课堂邂逅古老智慧,当如朝阳般的童心触碰千年文明,我们欣然望见,文化传承的薪火,正于新一代手中,焕发出灼灼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