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让爱发光

生命教育,让爱发光

--公平学校一年级生命教育课程展示

为深化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帮助一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5月16日,温江区公平学校一年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课程以“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为核心框架,通过互动式游戏、情境模拟体验、创意艺术实践及团队协作任务等多元化授课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关爱他人、珍视环境,感悟生命意义,推动学生在成长初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一年级1班,李靓薇老师开展了“人与生命”-《我从哪里来》的课堂,通过“解密生命密码”活动开启课程。学生们首先了解到“出生时的体重相当于15个苹果的重量”,并通过实物对比直观感受生命的奇妙。在“学会的第一个词”分享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妈妈说我的第一个词是‘妈妈’!”“我的是‘爸爸’!”随后,老师播放植物种子传播的视频,类比生命延续的自然规律,并布置“勋章任务”——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命的力量。

课堂实践环节,学生们通过“体验妈妈”活动,将书包绑在腹部完成“捡铅笔”“系鞋带”等任务,感受母亲孕期的不易。“原来妈妈弯腰这么辛苦!”一名学生感叹道。李老师特别回应“为什么说我是捡来的”这一问题,通过科学动画解释生命诞生的过程,消除认知误区。老师提醒学生们回家后主动拥抱父母并说出“辛苦了”,将课堂感悟转化为行动。

 

 

 

李靓薇老师《我从哪里来》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2班,许琴霞老师关注“人与生命”板块,设计的《我从哪里来》课程,“你从哪里来?” 的趣味提问引发五花八门的童言妙语:“从垃圾桶捡来的”“充话费送的”“石头里蹦出来的”…… 老师借此引入 “生命孕育的科学答案”,并展示学生满月照、百天照,带领大家寻找 “成长的痕迹”。在 “体验妈妈的世界” 环节,学生佩戴模拟孕肚的书包完成行走任务,纷纷分享感受:“走路好累”“弯腰都困难”,直观体会母亲的不易。

课堂特别设置 “家庭爱的分享会”:学生勇敢讲述 “爸爸妈妈吵架时我的心情”(难过、害怕),并介绍家庭特色。老师以 “你本来就是奇迹” 为核心,强调每个生命都是父母爱的结晶,引导学生认识 “独一无二的自己”。课程最后发起 “每日多爱家人一点点” 行动,鼓励用拥抱、帮忙做家务等方式表达爱意。

  

 

 

许琴霞老师《我从哪里来》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3班,邓琴老师着手“人与生命”板块,设计了《我从哪里来》课程,邓琴老师为3班学生打造了一堂“生命探索之旅”。“生命最初是什么样的?”—— 通过动画短片《生命的奇妙旅程》,学生直观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过程,当看到 “出生时我们不会说话走路,只能喝奶” 的画面时,发出阵阵惊叹。自然科学环节中,师生共同观看蒲公英播种、小草破土等视频,感悟 “大自然的繁衍智慧”,并对比人类孕育的特殊性,理解 “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奇迹”。

“成长足迹”环节,孩子们分享婴儿时期的趣事:“我出生时只会喝奶,但现在能跳绳啦!”通过“体验妈妈”活动,学生负重完成日常动作,深刻体会母亲孕育的艰辛。课堂高潮是“家庭关爱地图”创作——学生用贴纸标记家人为自己付出的点滴,如“爸爸每天送我上学”“奶奶给我织毛衣”。课程结束时,全体学生宣誓:“珍惜生命,感恩家人,做自己的小太阳!”

   

 

邓琴老师《我从哪里来》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4班,杨茜老师为启蒙生命孩子们的认知,开展“人与生命之我从哪里来”主题课程。课堂上,老师以“四十周孕育成长”为主线,讲述人类生命历程,通过“出生体重”互动提问激发参与感,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独特性。随后,师生共同观看企鹅生命历程视频,延伸讲解动植物生命范畴,初步建立万物有灵的认知。此次课程以故事讲述、视频观摩、互动问答多元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起源的奇妙,既解答“我从哪里来”的疑惑,也在幼小心灵播下敬畏生命的种子,为后续生命教育奠定基础。

 

杨茜老师《我从哪里来》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5班,杨柳老师开展以“人与人之我们的友谊”为主题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故事分享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友谊的多元面貌,引导学生感悟友谊真谛,学会人际交往。课堂上,小朋友们踊跃上台分享经历。第一位小朋友讲述了与朋友打篮球的趣事,他们在比赛中相互鼓励,遇到问题时彼此安慰,因共同爱好结伴玩耍、互相关心,展现出友谊中温暖互助的一面;第二位小朋友回忆起幼儿园时,因伙伴搬家分离的经历,分享过程中难掩伤心与思念,真挚的情感引发全班共鸣,让大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与离别带来的不舍;第三位小朋友则分享了与隔壁班同学从吵架到主动道歉,对方大度回应“没关系”的故事,传递出友谊中包容与和解的重要性。此次课程以学生亲身经历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故事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内涵与相处之道,帮助学生在共情与讨论中,学会处理矛盾、珍惜情谊,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杨柳老师《我们的友谊故事》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6班,刘丽萍老师为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多彩,树立爱护自然的意识,在本周生命教育课堂开展以“人与生命之七彩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课程,聚焦保护身边花草的重要性,带领学生探索生命与自然的联结。刘老师“狗狗平时吃什么?”引入,引导同学们思考,通过生动讲解,向学生们传递花草、动物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们对美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保护花草是守护多彩生命的具体行动。随后,老师组织学生们拿起纸笔,创作保护花草的标语,并绘制与之相关的图画。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写下“小草在睡觉,请勿打扰它”,搭配嫩绿草地与睡梦中的小草图案;有的设计“花儿美,靠大家”的标语,旁边画上五彩斑斓的花朵。

创作完成后,老师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展示。孩子们积极上台,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在交流中深化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此次课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七彩生命”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爱护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丽萍老师《七彩生命》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7班,成梦莹老师以人与环境之“绿色庆典”为主题,通过“绿色行动”带领学生探索环保的意义。课堂以“地球生病了”动画短片引入,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随后,成老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身边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学生踊跃发言,老师总结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主题。在“绿色行动大挑战”环节,孩子们通过趣味问答学习环保知识,如“如何用旧物制作小盆栽”“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方法”等。最后,老师带领学生们到学校各个角落捡垃圾,学生们认真找寻校园垃圾,并把垃圾手机放入垃圾箱,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成梦莹老师《绿色庆典》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8班,何蕾老师围绕人与人之“我们的友谊”,以“友谊之桥”为线索设计课程。课程开始通过提问“怎样才是好朋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学生积极举手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随后何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并探讨如何化解朋友间的误会,学生们兴致高昂,积极分享自己如何交朋友以及与朋友间的趣事,课堂氛围活跃。何老师还引入“情绪卡片”,引导学生识别不同情绪,并讨论“当朋友难过时如何安慰”。最后何老师邀请学生制作友谊便签,每位学生用贴纸和彩笔记录与同学相处中无法忍受的行为和令人感动的行为,并承诺定期“存入”善意。孩子们纷纷表示:“真正的友谊需要用心经营!”

  

 

 

何蕾老师《我们的友谊》课堂剪影

在一年级9班,谭孟婷老师以“友谊标签”为创意载体,开展“我们的友谊”主题课程。课堂以观看“辛巴的朋友”开场,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随后谭老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与不同性格的朋友相处”,并举手分享自己和朋友的相处小故事,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发言,班级气氛活跃。在“真正的友谊”环节,谭老师总结出“情感支持”“榜样力量”“心灵慰藉”三条友谊准则,并邀请学生朗读,强化了真正的友谊对学生的正面作用。最后谭老师让学生制作友谊便签,让学生感受到在与朋友相处时的感动瞬间,并宣誓:“用真诚和友爱让友谊之花常开不败!”

 

   

 

谭孟婷老师《我们的友谊》课堂剪影

本次主题班会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宗旨,通过精心构建生活化、场景化的教学场域,将生命教育中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成长实践。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感官体验,更通过具身认知深化其对生命关联性的理解。通过持续深耕生命教育,学校致力于培育具有“共生智慧”的新时代儿童——既能以科学认知理解生命的奥秘,又能以人文情怀关怀身边的生命个体,更能以公民责任守护自然生态的永续发展。这种植根于生命共同体的价值观,将成为照亮学生终身成长的精神灯塔,助力他们在未来社会中成长为既保有赤子之心、又兼具担当之力的温暖力量。